close
海報














時間522日﹝周五﹞PM8:00~10:00
放映影片
1. 》 導演:楊彝安
※紀錄片/48minsColor2008/國語發音/中文字幕
2. 大家一起照鏡子》導演:傅榆
※紀錄片/63minsColor2008/國語發音/中文字幕

家與鏡子
注意事項
1. 觀賞影片時書店須停止營業,故酌收場地費150元/人
2. 導演將出席映後座談
3. 限座20名,河友請於文後留言報名,非河友請電話報名2625-2459
4. 當天書店營業至7點,活動期間僅供應瓶裝飲料
5. 河友享 8折優待


1.
《家》  ●楊彝安
誰能給我更孤獨的門窗?
遮蓋著內外風雨的門窗?
誰能在最後終於矛盾地擺擺手?
還祝福我那未知的方向
節錄自羅大佑專輯<> 1984

作者簡介
楊彝安,畢業於國立台北師院美勞教育系,現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研究中。

作者的話

關於自己與家,在漸漸長大離開的這許多年間,才發現自己在家裡的位置其實一直在轉變。從大學到畢業,工作與念研究所,我都在外地生活,也許和所有在外生活 的人一樣,有時候家只是一個休息站,而我則像是一個旅客。媽媽在2003年的時候檢查出罹患帕金森氏症,弟弟在200816號結婚了,也許對一般人來 說家裡有親人生病,有人結婚成家,都是生命中必經的不意外之事。但是2003年,剛好是我考上南藝大紀錄所那年,我並沒有按照爸爸的想法在北部就近念教育類的研究所,當時,已經是正式國小老師的我決定留職停薪,去南藝大探索紀錄片到底是什麼,剛好與媽媽生病同一年,之後的我與家裡的關係,就像故障的冰箱冷凍庫一樣,霜越結越多。

媽媽開始接受治療與服用藥物,爸爸扛起所有照顧媽媽的工作,弟弟當兵去了,我則在官田偏僻的校區內外,一邊上課,一邊適應生命狀態改變的衝擊;家庭,紀錄 片,與我自己。後來研究所的學習遇到了一些挫折,家裡也沒有辦法太常回去。在第三年,我休學回到國小繼續教書的工作,弟弟退伍後也在台中工作;我們全家,都是老師。

今年一月,弟弟決定和他交往8年的女朋友佑真步入紅毯的另一端,當我還在想像著今年的年夜飯要多一個人一起吃的時候,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變化也逐漸蔓延,弟弟結婚的日子訂在一月六日,爸爸在兩個多禮拜前就和我說我必須把我和弟弟原本住的那棟房子裡屬於我的東西都搬回來,所謂搬回來是指再搬回我高中畢業以前,陪伴我度過成長歲月的爸媽那邊。

小時候看的兒童百科全書整套的放在木製的書架上,面向外側的書皮的顏色都褪的差不多了,書架上其實沒有太多空的位置,而我也根本還不知道該如何整理所謂的這邊,與那邊。我那時所能作的就是搬動,搬得一乾二淨。

曾經和幾個好朋友聊著自己要從自己家裡搬家,有的人覺得有趣,有的人笑著說:哈!你要被踢回去啦。其實心裡有種複雜的感覺。當時,人在新莊工作與租屋生活的我,只能裡用假日時回家整理,但是這也可能只是某個懶惰或是不勤快的藉口,雖然我一向還滿喜歡整理房間的過程,不是說我很常整理房間,而是,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有點逃避性格的人都喜歡這個過程,我最常在有大事發生前像是要考試前、要交作業之前整理又一陣子所累積在房間裡的紊亂,一個一個的把東西歸位,或是重新思考擺放位置,心裡面也在這樣的行為中慢慢的感到有點充實和成就感。但是其實真正該馬上開始做的重要事情卻一件也沒做。非到緊要關頭才會動手或是想些旁門左道來解決,所以其實整理房間,對我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私密的經驗,或是說這實在很難向別人訴說或炫燿的,但是,這次面對這樣的狀況,我當時就是覺得提不起勁。

放在弟弟那邊的都是高中與大學時期收藏的音樂雜誌、書籍、美女圖片與四五百張CD唱片,那是一個3坪多小房間,牆壁上的磚頭色壁紙與和式的木頭地板是後來爸爸與弟弟換上的,可能是為了我在北部唸書回去時能有個地方舒適的地方睡覺,房間的木板門因為與牆壁的寬度有些微的差距,使的每次關門都得用力的拉上才能 密合,關上以後卻又因為太過密合而突顯出整個房間的侷促,所以我不常關門……

希望能讓自己對於父母的期待與所給予的生活價值懷疑的人們,看見生命中或許相同與不同之處,這些影像所串連的記憶可能發生在任何人之間,也可能只是我自己的經歷。說的太多了,真的希望你們來看。

看了,再說。

或不說。


家與鏡子

 

  











2.
《大家一起照鏡子》●傅榆

台灣的政黨分為藍綠兩大陣營
當一藍一綠的家庭"隔空"相見
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
作者透過這個對話的過程
希望可以了解自己
也可以了解不同於自己的人

作者簡介
傅榆,畢業於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20087月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
2008.6 紀錄片“大家一起照鏡子!”
    第十二屆烏山頭影展
    社大徵選優秀紀錄片
2006.10 紀錄片“蘇格拉底草苺論”
    第十屆烏山頭影展
    社大徵選優秀紀錄片
    2007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

2005.5  實驗片“我有一個證明題”
    第十四屆政大廣電系畢業展

作者的話
“我拍我的家人和另外一個家庭
他們是不同的政治傾向
然後我拍我家的想法和背景給對方看
也拍他們的給我爸媽看
看看他們會產生什麼對話...
當告訴別人這個構想的時候
我很驚訝許多人以為我是想挑釁
以為在這部片裡面
應該可以看到很多辛辣衝突的對話
我也不想說得自己好像很清高
「希望透過這個方式讓兩邊能夠溝通」
這樣講好像太偉大了一點……
可是我還真的希望能這樣啊
自從快要可以投票以後
我才開始覺得台灣的政治很討厭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自己身邊才是這樣
我只覺得一談到政治
大家就會覺得太敏感了
以和為貴的傳統
讓好多事沒有辦法開誠佈公的討論
好像只要不同立場的人一講起政治
三句不到就會大打出手
在片子做完後快要一年
我妹問我一句話:
「你該不會真的以為這樣能促進溝通吧?」
該怎麼說咧
可能我真的有點傻吧……
(說自己傻很怪?可我也找不到別的形容詞了)
不過即使這個方法到最後沒有成功
我到現在還是覺得
雖然沒有那麼簡單
但這絕對不是不可能的事!!
套句我在嘉義洪雅書房放映的時候
有位可愛的阿伯說的話:
「這只是一個開始!」
我也只能這樣自我安慰了……




686
題外話

楊彝安及傅榆是兩位年輕的紀錄片導演,在去年的畢業作品中不約而同皆以「家人」作為拍攝對象,但是主題迥異,彝安是以內在的關照為主,傅榆則是從外在大環境來看家人的政治光譜,兩人的焦點不同,形式也大異其趣,正可以貢獻經驗供有志拍攝紀錄片者參考,這是一次難得的放映機會,歡迎對影片或是對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參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en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