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






















時間:1月9日(週六)14:00~16:00
地點有河book(出淡水捷運站沿河走3分鐘注意2樓)
主講者
胡晴舫(《旅人》作者&文化評論者)
果子離(《一座孤讀的島嶼》作者&知名部落客)
黃小黛(知名部落客&崔媽媽基金會執行主秘)
※活動免費,歡迎參加,無須報名,自由入座。
※活動期間僅供應瓶裝飲料
※活動現場新書《旅人》一律79折特價優惠

『睽違十載,《旅人》歸來』 我們這個時代的旅行和旅人


《旅人》書序:

〈關於旅行的形上學以及胡晴舫的《旅人》〉  ● 詹宏志(節錄)


早期讀西方旅行文學,對我而言是痛苦的。因為,通過別人的眼睛看自己,有時候是難堪的。他們所描述的那些落後怪奇,不適人居的蠻荒之地,有時候正是我們的家鄉。我們被迫看到另一面鏡子裡衣著襤褸的自己,不免也有點難堪,但對居高臨下、趾高氣昂的闖入者、偷窺者,也有一些不滿意和不諒解。有時候也不免學阿Q的口吻說:「我們家從前,比你們闊多了。」

你看看我,本來要談胡晴舫的書,卻拉雜談到爪哇國去了。但這正是胡晴舫《旅人》的撩撥力量,她永無止境移動觀點的旅人之書,刺激你的思考停不下來。它本身是一本反省旅行意義及旅行途中所見的書,你不可能坐在那裡,呆呆讀著這本書,你的思緒早已動身,前往你不曾造訪之地。你,和她一樣,也想要苦苦追問,一切關於「行動」的意義。


作者簡介:

胡晴舫
她本身就是一個形而上的旅人。出生於台北,臺大外文系畢業後即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就讀戲劇學碩士。1999年移居香港。她一邊各地游走,萍蹤不定,一邊思考女性、現代性、都市等議題,一邊為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的媒體專欄提供文化評論。已經出版的作品包括《旅人》、《她》、《機械時代》、《濫情者》、《辦公室》、《人間喜劇》等。


內容簡介:

作為一個卑微的旅人,我沒有能力詮釋我旅行過的世界,我只能觀察、記錄、理解,試圖參與。我也清楚的知道:無論我是否安全抵達我的目的地,我都已經回不去了。——胡晴舫

香港中環的一位婦人,點了一杯熱咖啡和中式炸豆腐,配了一小碟辣椒蘸醬,作為她的下午茶。---你應該驚奇嗎?『香港是個國際化大都市,炸豆腐當然可以和著熱咖啡下肚』。我的朋友說。沒問題,我收起愚蠢的表情。

胡晴舫看到這一幕,最後總結到:食物,成為最後一種辨識文化的方法。你對異質文化的容忍程度有多高,端看你對陌生食物的接受態度。

火車進入巴黎市郊時,許多巴黎人跳馬背式的越過捷運票口。我的朋友滿懷浪漫的說,『瞧!法國人就是這樣自由不拘!』而胡晴舫看到的是:旅人帶著他的偏見上路,有些舊偏見被印證,成為真理;有些被修正,形成新的偏見。經由旅人的闖入,則影響了沒有離家的人們看待世界的態度——或,另一面的偏見。

這顯然不是一本坊間常見的私人旅游記錄,而是透過旅行現象窺視本質,如詹宏志先生所評價的,是作者對旅行和旅人(包括她自己)的行為和意義加以反省的書。她表達了對時下流行觀念的質疑,也悲觀的認為文化在旅游市場裡逐漸櫥窗化,成為一種能夠媚俗的商品。所以,你不要忘記了,峇里島當地人,是因為旅人的闖入,才搖身變成舞臺上的演員。而我們還在大聲抱怨巴厘島為何喪失了淳樸的風情。

旅行的本質是什麼?其實是他者眼光與自我倒影的彼此窺視,是日常文化與異國情調的互相挑逗,也是文化強弱和階級高低的權利關系。只是,本書用戲劇般的場景和精闢的話語輕鬆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en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