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7月24日(五) PM8:00~10:00
放映影片:《天水圍的日與夜》﹝The Way We are﹞
導演:許鞍華
主演:鮑起靜/陳麗雲/梁進龍/陳玉蓮/高志森
※劇情片/91mins/Color/2008/粵語發音/中文字幕注意事項:
1. 觀賞影片時書店須停止營業,故酌收場地費200元/人,河友享8折優待
2. 限座20名,河友請於文後留言報名,非河友請電話報名:2625-2459
3. 當天書店營業至7點,活動期間僅供應瓶裝飲料
4. 映後隨興座談
5. 香港藍天圖書出版,邵家臻著《天水‧違》現場特價86折,數量有限,賣完為止
附錄: 大導演小製片 ● 686
《海角七號》上映前,沒幾個人認識魏德聖,但是他堅持不將就用小錢拍大片,因為那只會把自己本來想拍的東西刪減得不成模樣,即使勉強拍出來也不好看,所以花了3000萬台幣的《海角七號》才有了現在的模樣。
許鞍華卻是反其道而行,身為香港電影新浪潮最重要的引領者之一,縱橫影壇30年,絕對是華語電影界的知名大導,但是拍這部《天水圍的日與夜》時,她只籌到100萬港幣的資金,比一般台灣電影好不到哪裡,但是依然博得好評,何以哉?
在我看來,這兩個成功案例表面看來條件相悖,其實成功的關鍵沒有不同,兩個導演都很清楚「自己要拍的是什麼」,底線自己先畫好,然後盡力去滿足所有條件,這樣做出來的成績才最接近自己想要做到的程度。
《海角七號》代表台灣自己有能力做出「既通俗又不俗的」商業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則證明了製片預算的多寡從來不是問題,兩片在各自的市場環境中都算是反其道而行,也間接點出港台兩地電影界的問題所在。
當然,以上只屬外部枝節問題,與電影本身無關。《天水圍的日與夜》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打破關於天水圍社區的悲情迷思,原本屬於社會結構面的問題,從政府、居民到傳媒、學者,講起來都沉重不堪,許鞍華卻以一種帶有人文厚度的涵養與態度,認真去了解、看見問題,連結記憶與歷史,然後在不經意之處將這些糾結輕輕破除;看了此片,再回頭來看看我們自己,或許能夠產生不同的思維角度!
參考連結:
※(香港)電影節沒有給它開幕電影的榮譽,就是瞎了眼睛! ● 舒琪
※天水圍的秘與密 ● 南方都市報
※圍不住的真情 ● 686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