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2009/6/4~7/31
地點:淡水有河book
第八場:
7/18(六)20:00 看?被看?物?非物?──蘇非舒的物思維與詩實踐
第九場:
7/26(日)20:00 新鮮的語言花枝──車前子的詩歌園林

第十場:
7/31(五)20:00 哪一年,哪一天,只有菊花香──致蘇淺書
※活動免費,歡迎參加


看?被看?物?非
物?──蘇非舒的物思維與詩實踐
 /黃粱

首先是怎麼看?其次才是看見了什麼?我如何看待生命與寫作的關係?我如何擺脫「我執」洞觀「我」?「看」不停留在感官視覺,「看」是一個已經做好心靈準備的身體,義無反顧地迎向現實,與現實汗水淋漓的交接對話,而後再度分離。「看」滿盈著生活經驗中的身體性印記,「看」生活,同時也讓自己的生存「被看」;於是這個「看」就成為生活真實的一部分,「看」是體驗生活的基礎。「看」不能停留在現實界域表層,需要從浮動變幻的現象穿透過去,挖掘出隱匿的現實,考察深層的生活,發現內在真實。蘇非舒,一個詩人探險家,以獨特的詩的觀點勘查世界,發現「真實」的新礦脈。探險家方向明確,講究完成目標的方法論。蘇非舒詩歌中的空間音色獨特,語言策略清楚,帶動詩的思維邁向詩意迴響的新世界。

<人臉豬嘴的畸形人>節選

我看到他時,他正混在人群中
招去許多人的眼光

燈光的木條在柱後緩慢地滑落下來
我感到一種來自遠古的恐懼

其中夾雜著憐憫和冷氣
它們像一群魔鬼在這個地方

魔鬼是真實的,它們逐之不散
而他仍然在人群中行走

不為眾眼所動,腳跟每走出一步
都是向山嶺黑暗的內部挺進

他走過驚奇的人群,然後走出
現在所有的魔鬼已回到大房間裏

它把那巨大的石塊拋在我們中間
而我也只能帶著它度過許多天

血也無法淹沒它們,修復為常景

這首詩是《制香油的手工作坊》組詩中的一首,《制香油的手工作坊》勘查的對象是詩人在北京時期生活週遭的普通人,尋常的生活場所不尋常的存在感受。詩篇不尋常之處在表達出場所中瀰漫的集體意識波流與個人意念轉折。詩人捕捉到,因為一個畸形人的出現,空間本身積聚的情緒能量與心理頻率之微妙轉變;詩人的觀察重心不在畸形人,而是飄浮在空氣裡的群眾的心理迴流,隱匿的現實被顯影,內在真實現形。蘇非舒的詩是以親身經歷所建構出來的個人知識與對生活之想像的複雜組合。蘇非舒以獨特的身體直覺感應與世界相遇,以超越視覺意義上的「看」、超越現象表層的「看」去觸摸存有與存有物,詩篇中滿盈著豐富深沉的身體感。

<死在房間的女人>節選

她再看不到自己如何死亡
那種只在人們的眼中

互相傳遞的秘密
如今被空氣公開並擴散

開始只停留在大門外
竊竊低語,找不到躲避地

被老太太及小孩撞見
而後便開始滑行在巷子裏

一座房一座房地翻越
遇到樹枝和磚頭也不退去

伴隨著餐館的油煙,狗的叫聲
伴隨著小孩們的玩耍和市場的斤兩

伴隨著草魚的腥味,還有正當防衛
直到最後,它艱難地爬進我頭顱

這是一首關於死亡的詩。一個咽氣的死者散播出死亡訊息,身體結構逐漸耗散瓦解,生命形態緩慢轉變,死亡透明的異質能量在大地上飄蕩,尋找居所。《制香油的手工作坊》描述的日常生活場景包括:市場、火車站、街巷、地鐵口、開水房、麵館、廣場、舊書攤、燒餅舖、小旅店、建築工地、療養院、醫院、電車、老人娛樂室等等,這些尋常的市民生活空間裡流動著普通人的一天,甚至一輩子一成不變的命運。詩人走進這些場所,被場所的心理情緒與環境氛圍感染浸漬,成為場景的一部分。蘇非舒的詩篇並不是對這些生活場景的素描與研究,也不是對觀察對象主觀的心理情緒投射,而是試圖直接呈現人們在場所當下活動的經驗全體,人顯現在生活之中,生活在擴張,生活在收縮。詩人意識洞觀這一切,並以凝重緩慢的文字戒慎跟隨,與生之永恆孤獨相呼應。蘇非舒貫常以一系列的詩篇探測生活的邊界,探測生存恐懼的邊界,探測真實的邊界。

<電車裏的三位運煤工人>節選

我穿過四隻彎著的手臂看到
在車箱的燈光中,他們把背

靠在關閉的車門上
手中各提著一把鐵鍬

目光警覺地看著周圍的人
所有人的目光也躲閃地瞧著他們

同時那首次出現的意象是
深深的礦井,挖煤工人們

弓著腰,但這並不是來自現實
也只是意識一瞬間的事

我仍坐在那真實中間
和那另一個世界的人們一起

最後,他們像終於被我所感動
一個個地都從真實中出來

附著在車箱中這三個人身上
於是我看到更感人的場景

他們三個緊依在門邊,像整個人類
而那車箱中其餘的人

卻好像已被除去,永遠地退出
就像最初,我在他們中間

想像還有幾個世紀可以等
而現在,除了桌上的戰敗之臉

還會有誰?在輕微的顫動之中
整個人類已經離去

這首詩的形上思維指向存有學的基本命題:真實與虛無。翻譯成白話:誰是真實活著的人?誰踏實地活在短暫歲月的每一個命定瞬間,從不閃躲迎面而來的真實撞擊。人即生命,存有即真實。它的潛在命題是:人活著如何閃耀生命的光輝?人如何擊退意義虛無的侵襲,活出生命本來具足的價值?人如何坦蕩真實地過日子?在<電車裏的三位運煤工人>這首詩裡,真實與虛無經歷一場短暫而激烈的心理戰爭。
蘇非舒的文字凝重結實,以注滿心靈冥想與身體感應的本質直觀,讓身心與週遭環境之物冷靜地交往與相處,直截有力地開啟/穿越存在的每一個瞬刻。相對於《制香油的手工作坊》時間意識焦注於意念能量的當下波動,《西南方的地窖》這組大詩注重對深層意識流轉的考掘,敘述時序忽前忽後,過去、未來、現在三方交錯,現實圖像、記憶真實與想像空間,三者混融難以判分。《西南方的地窖》詩歌場景立定於四川的古老小鎮:巴鎮(蘇非舒出生於有2600年歷史,位於長江北岸的古城酆都),以詩篇書寫詩人想像的地方志,試圖探尋人之居所的原初圖像與歷史根源,創造出一個富有人文/地理邊陲特徵,流蕩著非現實意識與生活想像的詩歌場。這個詩歌場位於生活之左右?還是現實之上下?想要接近這個謎,唯有從「解離真實」著手,解離被文化、歷史、社會、人性,壓抑禁閉動彈不得的諸種框限,釋放埋藏在身體內的古老靈魂,從生活中出神,從充斥禁忌的現實中扭開通往非現實界域的自由想像之門。
《西南方的地窖》帶有地域書寫的地方風物之美與野性思維的神秘性。詩篇的寓言氣息濃厚,召喚跨越生死的空間群像,編織出時序交錯的時間匯流,追索人文場所(家/語言)的根源,從自然現象體察人文思想,感應物之靈魂,撐開現實場所與人類心理的裂隙,發現舊日時光中亙古流傳的集體潛意識──

<回頭在觀看>節選

他們默默地戴著歡快的笑容
和對神秘的天然預感,從遠方
而來,越過整條巴鎮河,與你
住在一起,夜色朦朧時分,你們
圍坐在草屋裏,在一堆火的四周
你抓住那某座小島,那垂死的
小島便沉入你的懷抱,在
那深邃的海島上,你目睹過
一切興衰景象,儘管如此,你仍感
到寂寥,在萬籟俱寂的午夜,你時常
從睡夢中驚起,光芒從高山上
返回直到沿海的熱帶叢林,被
雨水濕透,你聽到風從竹林那邊
過來,四周如臨戰亂,鄰居們
安然入睡,從桐子樹下流過的
河水潺潺作響,不久,你便
開始尋找,並找到瓦礫下
另一個舊址,回想起往日的幸福

《西南方的地窖》探索巴鎮的興衰史,充滿巫世界的神秘圖像,詩人試圖重建一個人鬼神共存,身體與靈魂各自漂移又相互依存,形貌混沌的古老家園。內涵的每一首詩,詩篇中的現實性普遍帶有「解離的真實」之意味,一會兒身心分離生死交融,一會兒虛實錯雜時空跳躍。在<完全停了下來>這首詩,作者在詩意空間裡鑿開了好幾個時間意識的窗戶,讓意識潛流自由穿梭帶動心理聯想,使整首詩的敘述風格帶有魔幻寫實的魅力。文本中兩度經歷的十三分鐘,經由鎮上經常播放的歌曲之聯結,霎那之間將真實經歷與生活想像、現實意識與非現實意識,重疊在一塊,詩篇彷彿招魂一般帶領閱讀者進入神識恍惚的深沉時光。

<完全停了下來>

她站起來,(在此前,她坐在屋簷下
觀看了一會兒下雨)但是卻
不慌不忙,她喚著她的雞群,並且
堅定地走進屋去,植物的影子
印在土牆上,她看到從窗進來的
一部分影子壓在她的身上,隨後
便看到一個人扛著犁頭,牽著牛
走在雨中,走近時她才認出那人
他住在那邊山腰上,屋前屋後滿是
竹林,她感覺他走過時眼睛
從她的窗口掃過,她下意識地
後退了幾步,不想正踩在那隻
黑母雞腳上,黑母雞發著“咕咕”聲
跑走了,她聽到操場上的
擴音喇叭正播放著一支人們在
鎮上影院常聽到的那種歌曲
實際上還差十三分到晚上七點
我知道許多人正在做著晚飯
但是事實是當我寫一個女人的
故事時,一切都錯位了,詞句從來
不在寫女人時應該停下的
地方停下,“她站在一幢房子的某個
房間的窗前”,我想:那天她走到
鎮上,因為是個集日,到處是農夫
挎雞蛋籃子的老婦,那時
她用了很大努力迫使自己停在
縫衣舖的旁邊,並且像小姑娘似地
站住觀看縫衣匠縫製
一件衣服,影子再一次落在她的
頭上,她凝視著旁邊的窗外
有十三分鐘,幾乎讓時間完全停了下來

蘇非舒的詩是重整生活、辨識真實、恢復記憶之持續不斷的艱難省思,試圖以柄棄成見的方式接近生活環境中的物象,如如真實地與物交談,解離人與物的界限,讓人文與自然、現實意識與非現實意識、歷史圖像與個人記憶,無所隔礙地交往。蘇非舒的寫作詩學向度明確,每一組作品的主題關注、語言風格、美學思考,定位迥然不同,情境差異相當顯著。1995年《制香油的手工作坊》與1997年《西南方的地窖》,兩組作品的詩意迴響各有特色,《制香油的手工作坊》將瞬間寧定在當下,而《西南方的地窖》特意把時間折疊與回流。2006年完成的散文詩《喇嘛莊》也同樣別出心裁。《喇嘛莊》書寫的場景是北京近郊的一個村落「喇嘛莊」,由上卷81章下卷81章組合而成。詩篇寫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以完整的一年時間,紀錄了詩人一家在喇嘛莊的日常生活,與對自然環境之觀察體驗。《喇嘛莊》的札記性書寫型態帶有體貼於生活情感的溫暖氣息與舒緩心境,放下人文思維的緊張焦慮,質樸地接受鄉野環境的洗滌。在邊走邊唱的旋律中,生活滋味合拍於自然律動,停頓狹隘迷執的「熟爛的自我」,讓生命歸返童真的心境。樸實的自然帶領人自在流轉,天地的廣大靜默感染了人的身心,生命變得淡泊而自足。生活包裹著人,人之動靜於是邃深而不造作,行住坐臥合乎自然之道,自然之道才是美的永恆根源。日常生活不待裁剪,生活本身就是詩篇。

【二十三章】青在地裏拔水蘿蔔,我看到那片火燒雲就在後面屋頂上,紅紅的一片。從廚房邊上的那棵棗樹底下看去,整個半邊天。
【注解】當水蘿蔔才手指頭粗細的時候,我就開始每天不間斷地拔一個兩個出來看它們的長勢如何。當然,最主要的是,我好這口兒。所有的蘿蔔,只要是生的,我都喜歡吃。一旦煮熟,我便失去了對它們的興趣。蘇和我正好相反,每當他看到我一手一根蘿蔔啃得嘁裏喀嚓的時候,都用一種看到外星人的表情看著我。然後安慰自己說,屬兔子的麼就這德性。水蘿蔔長得非常得人意,皮子薄而鮮紅,肉白且透明多汁。那天,我正在地裏拔蘿蔔的時候,一抬頭看到村西半邊天都著了火似的紅。那紅落到我的身上,就成了明亮的金色。我喊蘇看火燒雲,蘇便糾集起來我家吃飯的眾人每人扛一根竹竿在那雲下合影。這張照片我至今沒有見到。

【三十九章】天暗下來。然後有風,搖著院子裏的樹葉;有雷聲,由遠而近傳來;有閃電,有雨。一會兒,天又明亮起來。雷聲還在繼續,由遠而近地。
【注解】我出門的時候,天空還是高而明亮的。當我走到村口賣西瓜的小攤附近時,從天邊密集的雲層裏就傳來了沉悶的雷聲。這個夏天,雨水特別多。我買了一個西瓜,和西瓜一起走在雨裏。一輛摩的經過我身邊,相識的鄰居請我上車,把我和西瓜送回了家。回到家,天已經黑透了,而此時是早晨10點13分。雷聲好像要把房頂震塌下來,地面在隨著雷聲微微顫動。那些雨打在葉子上,打在由青轉黃的杏子上,打在廚房的石棉瓦屋頂上。西西以為天黑了就是睡覺的時候了,倒在沙發上奶奶的身後,進入了夢鄉。我也很想像他這樣……

《喇嘛莊》有寂靜之美,有舒緩開敞的心,有生活悠遠平淡的滋味,人活在願望之中不假他求,生活就是此時此地,生活不在他方。《喇嘛莊》洋溢著身體勞動的舒暢感,「把一大塊或一長根木頭弄成適合點燃的大小,是一個非常痛快的過程。塊狀的,我用那把據說出自王麻子之手的菜刀劈開它。劈的時候,肩膀帶動大臂再到小臂,那種全身肌肉塊和韌帶一起被牽動拉扯的感覺非常舒服」,《喇嘛莊》裡生命的萬般氣息活潑熱絡,音色嘹亮而動人,萬物彷彿初生般剛剛睜開眼睛,「南瓜花開得很扎眼,明晃晃的黃色,很大的一朵。」、「雨不大,但卻非常密集,帶著泥土和植物的味道竄進我的鼻子,濕潤且清涼。」人的身體韻律融入天地生生不息的交響,跟風聲、雨滴和鳴在一起的,是劈材、折枝、拔苗兒的人的姿影。《喇嘛莊》讚美蒼蠅,飛舞的蒼蠅激活了夏熱無聊的下午,《喇嘛莊》欣賞蟲啃葉子,啃出來的一行小洞就像神祕的文字。

《喇嘛莊》是蘇非舒詩學「物思維與詩實踐」,具有指標意義的重要作品。「蘇」與「青」兩個主要的文本角色,從北京花家地西里撤向郊區偏遠的喇嘛莊,賃居96號後院,一戶中庭開闊的民居,這個行動本身就是帶有詩歌精神向度的價值實踐。《喇嘛莊》的題詞是美國詩人梭羅的著作《瓦爾登湖》中的一行詩:「簡單,簡單,簡單啊!」。梭羅居住在「瓦爾登湖」,湖邊的一年時光,是梭羅經過心靈焠鍊與生活實驗得之不易的生命文本,它比轉換為生活文本的《瓦爾登湖》來得更珍貴。《喇嘛莊》的書寫與「喇嘛莊」的居住,也是一次計畫性實驗的生活文本/生命文本的重合。這個生活文本最特殊之處,在於它是由蘇非舒(蘇)以【本文】方式引言,拉出了一段又一段空間骨架,再由孫一(青)的【註解】填注入生活血肉,這種陰陽和鳴的觀念源自道家思想;《喇嘛莊》162章比《道德經》81章多出一倍篇幅,也是陰陽雙重視域交叉所致。蘇的視點,冷靜節制地觀察;青的視點,熱情活潑地觸摸。相對於《瓦爾登湖》內省的心靈詩意與觀察自然奧美的理性向度而言,《喇嘛莊》中國風味的農村景觀裡世態人情的氣息豐潤,人的交談對象是生活中的人文化的自然,而非原始野性的自然;但兩個文本同樣詩意盎然,滿盈著生活豐碩之美。詩人偏離模式化語彙與社會規範,無畏地創造出個人化生活。

 《喇嘛莊》的詩意催發點在於文本之前的心靈準備,寫於入住前期的文稿<物體十條>,可說是蘇非舒的「物思維」成熟而直接的思想表述,可以將它視為《喇嘛莊》的生活基礎信念來閱讀:

第四條:有必要把被人們一直忽略的,與物體息息相關的聲音、重量、氣味重新提出。
第六條:不可形容。去掉形容詞,因為它限制人們直接去感受物體。
第七條:不可理解。當人們說他已經理解一個物體,也就是說這個物體它不再重要,已經不在人們去理解的範圍之內。這樣,這一物體就會被人們視而不見。
第八條:不可想像。物體本身的多樣性是物體原本的樣子,而不應該是想像的結果。
第九條:在物體中清除“我”,也就是說要取消全部心理活動。

《喇嘛莊》隨意即興的生活韻律並非鄉村人們心靈自覺所致,詩人們的生活型態在「喇嘛莊」 這個村落中看似與村民相容,卻依然屬於另類,它是一次帶有價值性選擇的生活實踐,是以「物思維」作為照鑑的詩意返影。從看(如何觀察生活?),到被看(生命本身是什麼?),從物(原初的整全的現象之物),到觸及無法被人為操作改造的本質之美(非物),蘇非舒開闢出一條直接、簡單、具體、準確,自成體系的詩學脈絡,在孤獨的精神堅持中排除眾議,一路披荊斬棘發現詩意的新地。從《制香油的手工作坊》、《西南方的地窖》到《喇嘛莊》,從詩書寫、詩思維到詩實踐,無論出世入世,蘇非舒詩篇中傳達出來的身體能量感,氣息強悍味道深沉,再多的形容詞也難以說明。打開門窗,走出心,讓身體與身體在風雨陽光下面對面,大汗淋漓!或者飲酒高歌!

蘇非舒詩選【制香油的手工作坊】

◎死在房間的女人


她咽氣時,周圍有許多人
人們的臉色很平靜

她再看不到自己如何死亡
那種只在人們的眼中

互相傳遞的秘密
如今被空氣公開並擴散

開始只停留在大門外
竊竊低語,找不到躲避地

被老太太及小孩撞見
而後便開始滑行在巷子裏

一座房一座房地翻越
遇到樹枝和磚頭也不退去

伴隨著餐館的油煙,狗的叫聲
伴隨著小孩們的玩耍和市場的斤兩

伴隨著草魚的腥味,還有正當防衛
直到最後,它艱難地爬進我頭顱

窗外依然無雲,我在房間
看雨艱難地從窗外進來

我走過去,沒有一個人歎氣或搖頭,一個
灰色的寂靜世界,灰色中滑行的黑色人群

大地在空氣後面默默地接受這一切

◎退居深院的殘廢士兵

從我的房門過去,觀看
他坐著的側影

馬群開始來回地跑動,挎大刀的騎兵
開始懼怕自己無能

人們沒有能耐鬆開包圍住他的石頭
無數的歲月走到那走廊盡頭便彎曲

他覺得自己就在那盡頭
成了不知不覺中另一種面孔

他知道那陰影中還有一個
他的命運便是渴望吞滅他的死

他們兩個在互相謙讓
他不會說氣候多麼冷

擊鼓而過的士兵在溫暖地
歡迎著他

但我會說話,可剛出口便已冷卻
他仍坐在那陰影中的長凳上

觀看不斷展開的戰爭
死於流產,死於恐懼

卻仍然停留在那裏
像跑過整整一個世紀

◎我和空氣

空氣也是一種物質
應當用空氣建築城市

像人們用火消失死屍
空氣的街道,火光照亮它的每一個角落

空氣的盆子,只能盛空氣的水
這些空間以表述的絕對敞開著

人們在團結起來,把神秘敞開
像人的胃在體內安睡

而他的體腔也是空氣
我們看胃在消化糧食

空氣的糧食
我看到它們的上面滿是灰塵

像空氣的植物,空氣的書
我打開一本書,卻看不見我的手

想一想,我與人們生活在這座
城市。城市,街道,紙幣

所有被時間留下的物品
它們像一次同時丟失了護身符

同時消失,這多麼使人心驚肉跳
而我在這城市裏,也便是多餘

◎守開水爐的男孩子

走過那條水溝,開水房便在眼前
白白的房子,有些顯破舊

而當我走到門口時
那條狼狗已經在門口出現了五次

我第五次受到威嚇
一個男孩傾身在躺椅上

髒亂的頭髮,衣服,布鞋與
眼睛表露出的光彩酷似

滿是煤灰,隨著躺椅吱啦的呻吟
男孩起身到齊腰高的窗前

把我遞去的水壺接過
撥去塞子停放在水籠頭下面

灰灰的,鏽跡斑斑的水籠頭中
冒著熱氣的沸水在他熟練的

操作下便緩緩地一滴不灑地流進水壺裏
我開始被時間留住

被眼前先於我感官的東西迷住
而當男孩把水壺塞住

放在我跟前並伸開手時
我才讓中斷的時間繼續流動

我遞上一枚一角錢的硬幣
他接過毫無表情地拋進盒裏

返回到躺椅上,那流動的
時間河水又要停滯了

在狼狗的不斷出現中
我走過水溝

◎電車裏的三位運煤工人

我坐在車箱的最左端,頭低垂
車箱輕微的顫動隨腳傳至髮尖

瞬刻,車箱門打開
三位黑面孔的人走進來

我穿過四隻彎著的手臂看到
在車箱的燈光中,他們把背

靠在關閉的車門上
手中各提著一把鐵鍬

目光警覺地看著周圍的人
所有人的目光也躲閃地瞧著他們

同時那首次出現的意象是
深深的礦井,挖煤工人們

弓著腰,但這並不是來自現實
也只是意識一瞬間的事

我仍坐在那真實中間
和那另一個世界的人們一起

最後,他們像終於被我所感動
一個個地都從真實中出來

附著在車箱中這三個人身上
於是我看到更感人的場景

他們三個緊依在門邊,像整個人類
而那車箱中其餘的人

卻好像已被除去,永遠地退出
就像最初,我在他們中間

想像還有幾個世紀可以等
而現在,除了桌上的戰敗之臉

還會有誰?在輕微的顫動之中
整個人類已經離去

我仍坐在車箱的最左端
而維持著容忍和遺忘的

仍舊只是理智和它陌生的距離

◎運木料的人和他的馬車

天空開始很暗,後來便慢慢明朗了
許多,我在這變化之中走到街上

也顯得有些煩躁,此時我看到
一輛運載著木料的馬車

馬車夫坐在高高堆起的木料前面
從人到馬、車、木料,整個泥淋淋

與街道顯得極不相稱
因此也引人注目

那匹馬在街中央悠閒地走著
呼出的熱氣在它的嘴前形成

極濃的霧層,同時也不停地
看著身旁不停地向前或迎面而來的

車輛,仍不急不燥
而坐在車前的人則顯得有些不耐

身上極短的衣褲被軀體壓得
像要裂開,他不時地把手中的長鞭

輕快地落到馬背上
那抽出的響聲清純,但使人寒心

整條大街都被這冒然出現之物所驚擾
就是正忙於死亡的人們也不由停下

看上一眼,而我也在瞧上它們數眼之後
身子緩慢地跟隨它們

在它們的周圍掛上我的希冀
在窄窄的鄉村路上

在太陽剛剛從旁邊的山頂起來時
它們也一聲不吭

在溪流和森林之間竄行
在所有的村莊之間

直到它們遠遠地前去,在寬寬的
大街和人群、車輛面前,陽光

仍像在灰色的山嶺間起來披在它們身上
但卻是向我黑暗的內部挺進

蘇非舒詩選【西南方的地窖】

◎種樹人煙

桃樹在院內種下的時日
正值煙和他的妻子在屋前打井
院角拋著一把鋤頭,上面爬滿螞蟻
經過三個晝夜,問過十三個人後
你便會找到那座小鎮
那宅院就在小鎮的西南角
如果你騎著自行車
你也許七日後便可找到目的地
你在院外繞上十三圈,你會
遇到一個盲人,三個啞巴,十二個
算命先生,然後你便會來到院門口
你推開門,你看到那棵桃樹
那棵生長了三百多年的老桃樹
你看到你實在不忍看
你把目光轉到院角
一道土坑,一條木凳,一小幅畫
一架秋千,兩座墳:種樹人煙

◎流去

她就住在磨坊外邊的一間
小木屋裏,住在鋪溝河的旁邊
她是煙的七代子孫
她的屋外有一半種著向日葵
另一半種著玉米,從前
有一位老人就住在她前面的
一段懸崖下,懸崖上站立的貓頭鷹
時常打破她的昏睡
她時常到懸崖邊上去
那裏時常會有一種聲音
有蘚苔,有爬藤,有野竹枝
我說的是從前,我做過些行動
我把它們焚毀,懸崖上儘是遺物
那種蟲,那種喬花
那種用石頭就可擊死的鳥
似乎以後並不存在
我記起鹽,她在我額上塗的鹽
它們朝花園的最後一角流去

◎畫著神符

啄木關下面是彎彎,太陽
剛從對面過來,像我
在山崗上,我喜歡《神燈》
於是我把臉貼在灰塵撲撲的
視窗,我看到一個白鬍鬚的老人
在雲邊行走,他把我的頭
取下來放在地上,我夢見
水流過山谷,種田的人在
離我不遠的地方,我割下一把草
我用心靈聽山谷的消息
田裏長出一些麥苗,那些
習慣靜默的老人,坐在高處
到處是碎石遍佈的地方
或者給你另一種情景:在選舉
鎮長的時候,到了六月
在山頂的老人把一具女屍送下
山來,一個男人朝鎮外走去
一個鹽巴商販,在鎮外練習
跑步,正面和反面,他們告訴我
喬花的用途,臺階上,光線
柔和地過來,跟你們講述
關於一個人,一天,畫著神符

◎穿著奇衣的騎士

現在可以看到那片竹林,現在
暗了,四下裏望去,沒有
一枝在動,一頭頭山羊在前面
走過,河水,微風,曠野
不用多久,我從果園的樹上
下來,他們全聽見,並不叫嚷
而那叫嚷從遠處的山崖下
傳到更遠的森林,度從地上
跳起來說,兩個人就一起奔去
正好在山坡的地方,這地方
先有水,沒一匹馬,一條狗
一隻羊或牛肯在它前面走過,假如
冬夜,有人說這兒發生過
一次兇殺,雖然離開那岩石
有段距離,這日子是,似乎是
那種太大的節儉,我身穿她
用特地收藏的破舊衣裳製成的
裙子,我一個勁地往前走
我聽見像是竊竊私語的
低低聲音,一個女子走來,她
轉動著一把陽傘,我走進竹林
迷了路,周圍是穿著奇衣的騎士

◎穿過歷史而行

今夜又看見花園,在走廊盡頭
通過一間旅館客房,一個形容詞
一扇便門,毫無意義的,清澈
透明的幾何的譫妄,松樹
果園,我童年的第一個旁觀者
總是這樣站著,從不改變他的
姿勢,衣著,沉默,像寓言
我沿著那用石灰石鋪地,對
著我關閉的走廊行走,我回到
花園,回到那只有下午,一遍
花朵在花樹上不動的風景之上
的花園,一位被折磨壞了的
朝聖者,穿過花園敲門,打碎
門板,從他的左眼裏流出的
流體,它們以一條直線平面地
在道路上飛奔,呼哨在山坡之上
被吹響,然後,我向前移動
敵人,在石榴樹後面帶著白色的
面孔,在十足的陽光下燃燒著的
燭臺後,我像一隻爬行動物
在所有碎石之間,所有生硬的
詞語之間,穿過歷史而行

◎留下來

草從來沒見過爺爺,一天,他在
巴鎮河邊走動,水草在她的腳下
一順一順的,我將告訴她他的
秘密,他殺死了她的兄弟,後來
他走在逃亡的路上,一次在夢湖畔
他輕輕地抬起頭,忽然
發出了一聲長歎:鹽啊,鹽,我
知道他那時是個鹽商,而後來他的
結局如何,則有許多種說法
但最可信的一種是:他不知疲倦地
走著,最後死於饑餓,現在
我們總少不了許多猜測、誤解
而有關追求、偽裝、誤解、衝突和
壓迫的故事,則由草她去設想,記得
當走過一個村莊,他走在祖國的
草地上,草地上開滿了鮮花,可
羊群到這裏來發現的卻只是
幻想,我異常激動地站在樹下
仰望著上方,那看上似乎雜亂無章的
樹葉,僅根據這一點,不錯
我唯一的願望是留下來

◎一片樹葉

瓦匠二貴從屋裏出來的時候,門前
正好掉下一塊瓦片砸在他的
左腳的第二根腳指的第二節上
他感到一種鑽心的痛潛入他的
左胸,那天是清晨早上八點鐘
他去四娘家,他在出門時被自己
家房頂掉下的瓦片砸著腳趾
他帶著滿腳晦氣出門,那天
他看見了路邊一個孩子在玩噴水
水噴了他一身及他身後的一棵樹
他覺得讓樹分擔一些是必然的
鄰居的五大娘趕著一群鴨正朝
池塘邊走去,他從鴨群中間
走過,被五大娘罵了一通,一個
回鄉的新娘從對面公路上走過,他
想起一首民謠,他後來又覺得那
不是一首民謠,像一首流行曲
後來他走在公路上,他的腦中出現
修路時的情景,那時他十三歲
幫工人們拿拿工具之類,他
聽到一聲巨響,他看見(最後)血
然後他躺在公路上,此時,學生們
正在上學,村民們扛著農具
下地,五大娘把鴨群趕下水塘
他老婆拿著一包菜種從屋裏走出來
看到外面的樹上掉下一片樹葉

◎回頭在觀看

他們默默地戴著歡快的笑容
和對神秘的天然預感,從遠方
而來,越過整條巴鎮河,與你
住在一起,夜色朦朧時分,你們
圍坐在草屋裏,在一堆火的四周
你抓住那某座小島,那垂死的
小島便沉入你的懷抱,在
那深邃的海島上,你目睹過
一切興衰景象,儘管如此,你仍感
到寂寥,在萬籟俱寂的午夜,你時常
從睡夢中驚起,光芒從高山上
返回直到沿海的熱帶叢林,被
雨水濕透,你聽到風從竹林那邊
過來,四周如臨戰亂,鄰居們
安然入睡,從桐子樹下流過的
河水潺潺作響,不久,你便
開始尋找,並找到瓦礫下
另一個舊址,回想起往日的幸福
你摟著舊址的樹幹哭泣,你
問起那張桌子,當初你歡樂地
圍坐著吃飯,你想必還能辨認
那遠近一座座的小山,而後
我有些迷惑地問你,當年你是否
是懷著一線希望攀上那位可信的
老人所說的柏樹,你把
你的衣服拋給我,它蒙在我頭上
等我拿開衣服時,你已
從樹幹上摔下,就這樣你衝
破黑夜,離開人間,那兒正朝
我們走來的老人回頭在觀看

◎從一開始便是一個謎

米到現在還記得他大姐那時
跟他講故事的情景,他在郊區和一個
女孩從一所廁所旁走過,他走進
廁所呆了五分鐘,那時的所有情景
走來了,他叫住一個同他上廁所的人
那女孩在外面等著,看著來回
走動的人,後來他從廁所裏出來
在廁所旁邊的一棵樹下站了
一會兒,他手中拿著一把草站在
他大姐身後,那是在曬穀石樑
他後來把手中的草扔在地上
爬上了旁邊的一棵樹上,就在那時
故事便開始了,他大姐坐在
一塊地的邊埂上,手中的鐮刀
扔在不遠處的地上,他坐在樹枝上
兩腿在空中晃蕩,後來,他
下了地,他坐在大姐的身邊,用手
掏著她衣服的一個洞,他大姐
是鎮中學的學生,那天她一直把
字典帶在身邊,後來她翻開字典
想從中找出那個字,米走過一段田埂的
時候,對身邊的女孩說:
我想起那個字了,那女孩看著他
米看了看田裏種的蔬菜
那一架一架的大棚在他的兩邊,後來
他看到同他上廁所的那人從他
身邊走過,他看著他的背影在前面
不斷跳動,他說我想起那個字了
那個故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謎
他說完,那前面的那個人轉過身
接著說完了那句話,那個故事
從一開始便是一個謎

【蘇非舒主要活動、事件及展覽】

2009年 4月15日,“藝術為人民——第一屆中國社區藝術巡迴展”,觀唐別墅會所(北京)。
2009年 1月4日,“生活在宋莊(四)— 宋莊及周邊藝術家群落田野調查展”做作品“手寫《喇嘛莊》計畫”部分。宋莊美術館。(北京)
2008年 12月28日,“蘇非舒手寫詩展全國巡迴展寧夏站”在銀川舉行,並同時舉行詩歌朗誦會。陽光那波里西餐廳。(銀川)
2008年 12月17日起,實施“手寫計畫”(北京)
2008年 12月7日,蘇非舒詩歌作品展賣及朗誦會,“三個貴州人”望京店。(北京)
2008年 9月19日,參與在宋莊舉行的“高壓線下——音樂、影像、詩歌現場”活動。
2008年 8月23日—9月22日,“我的logo”當代藝術展。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北京)
2008年 8月16日—31日,“粉碎詩——自《詩經》以來”現場加工展。後街藝術工廠。(北京)
2008年 7月27日,在老故事餐吧《天堂之路――2008汶川大地震詩選》北京朗誦會上做作品“汶川•蚊香”。實施方式:到商店買一盒蚊香,在詩歌朗誦會現場等到我上場朗誦時,從一盒蚊香中取出一盤來放在朗誦會現場的地上,然後點燃,讓它自行燃完為止。
2008年 7月20日,首次在北京實施“放詩計畫”。本次“放詩”計畫選取物主義團隊24位代表性詩人的詩作品24首(限每人1首),然後把每首詩製成卡片,就是書簽的樣子。每首詩共印500份,共計12000份詩作品。然後放置于北京市區任何公共賣場的商品裏,比如:商場、超市、書店等。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在購物時能順帶意外地分享我們的詩作品所帶給他們的詩意體驗。
2008年 6月,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十大詩人,“詩歌論斤賣”、“詩歌拍賣”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十大詩歌事件。由搜狐、北京當代文學館主辦,中國當代詩歌高峰年會暨獨立詩歌獎頒獎大會發佈。
2008年 5月18日,參加“sohu+在京詩人聲援抗震朗誦會”,做行為作品“默哀”。(北京)
2008年 5月17日,參加“幸福衝撞機”展。(後街藝術工廠,北京)
2008年 4月16、17日,參加“詩人的春天”——成都中法詩歌交流會。(成都)
2008年 4月12日,參與由朱其、高丹、張朝暉、Marc Hungerbuhler、黃岩策劃的“臨界品質”展,做與詩歌相關的行為“清明節剛過”(北京,黃岩當代藝術中心)
2008年 1月,“詩歌論斤賣”事件被文藝家雜誌評為2007年中國十大詩歌事件之一。
2007年 12月,被中國商報新聞週報評為2007年十個“人微言重”的角色。
2007年 12月,“詩30首——蘇非舒個展”,瑪斯德比當代藝術中心(七九八藝術區)。
2007年 12月,創立詩工廠。廠址設在東壩後街藝術工廠。是一個有關詩產品的開發、生產、展示的工作平臺。詩工廠將致力於詩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越界實驗,以及詩意在日常生活裏的滲透。
2007年 7月至10月,參與總策劃首屆中國漢語詩歌詩人作品手稿專場拍賣會。國內自朦朧詩以來的101位當代詩人183件作品手稿參拍。
2007年 9月,參與“北京製造”展,弘益大學現代美術館(韓國)。
2007年 9月,作為特邀詩人參加首屆銀川詩歌節。(銀川)
2007年 8月,參與BS1當代美術館年度藝術提名展,朱屺瞻藝術館(上海)。
2007年 7月,參與由牧野、黃岩策劃實施的SOHU第二屆萬人博客大會“詩歌、行為——藝術專場”。
2007年 6月,參與由藝術家艾未未策劃的大型作品《童話》,因某種原因被德國大使館拒簽而沒能成行。卡塞爾文獻展(德國)。
2007年 5月,做個展“一噸詩——蘇非舒的詩歌賣場”。瑪斯德比當代藝術中心(七九八藝術區)。“完成了一次中國當代詩歌在概念上的轉型,詩歌不僅是語言、也是概念、也是行為。他將詩歌以論斤兩的方式進行買賣,既顛覆了傳統詩歌的神聖性,又暗示詩歌的平民性到底有多遠。”
2007年 1月23日,參與策劃由詩人楊黎提倡的“極限寫作”活動。並任導演。
2007年 1月,被樂趣園社區網站評為“2006年中國詩歌十大風雲詩人”。
2006年 12月,參加由西班牙詩人在北京組織的“數碼詩歌”節。由西班牙的10位詩人和中國的10位詩人組成。做作品《刪<僅此而已>》。
2006年 9月30日,在“9•30詩歌朗誦會”上做詩歌行為作品《我和我的衣服》。引發所謂的“裸體朗誦”事件。並因此被拘留10天。
2006年 9月初,參與由藝術家黃岩策劃的“風水”藝術展,做作品《默讀<僅此而已>》上海證大藝術中心(上海)。
2006年 7月,參與由張海濤策劃的權沖當代藝術展。做作品《繩子》。組織物主義詩歌朗誦會專場。錦都藝術中心(七九八藝術區)。
2006年 6月,被大型網路社區樂趣園和《詩選刊》雜誌評為“1979—2005中國十大先鋒詩人”。
2006年 5月,參與多人行為作品《仿為無名山增高1米》。
2005年 12月,參與由黃銳策劃的“詩歌與行為”活動。做詩多媒體作品《葬禮——向祖母致敬》。南門空間(七九八藝術區)。
2005年 12月,參與由藝術家黃岩策劃的“廢墟”藝術活動。
2005年 10月,參與由張海濤策劃的“曖昧”當代藝術展在七九八的藝術展。做圖片作品《我和我的衣服》。並組織物主義詩歌朗誦會專場。0工廠(七九八藝術區)。
2005年 5月,參與由張海濤策劃的“曖昧”當代藝術展。做詩歌行為作品《剪<D小姐>》。前哨畫廊(宋莊)。
2004年 11月,移居宋莊藝術區,住在下面的一個村子喇嘛莊。
2004年 10月,參與由藝術家黃岩總策劃的“@車——北京五環”藝術活動。並主持“二環詩歌”活動。
2004年 初,與朋友一起創立物主義流派,同時建立物主義論壇,出版同仁刊物《物主義》。
2003年 8月,參加河南第二屆西峽詩會,做詩歌行為“鳥語”,引起詩歌評論家們的不滿。河南。
2003年 7月,參加銀川大地房地產詩會。並做行為“詩體”之一,引發“潑洗腳水”事件,並引起廣泛爭議。寫回應文章《生活的詩歌觀》。寧夏。
2003年 與王強一起復刊了民刊《大騷動》,並任執行主編。
2002年 11月,參加首屆西峽詩會。河南。
2002年 10月,參加首屆人大詩歌節。北京。
2002年 9月,參與朋友組織的太行山詩會。河北。
2002年 詩生活網的34期網刊推出蘇非舒專題。
2002年 與朋友一起創辦民刊《弄—13》。任主編。
1997年 與朋友在北京東直門地鐵論首賣詩,每首2元。圍觀者很多,但沒賣出去一首。
1994年 7月起至1998年,在極其封閉的情況下寫下早期的一批詩歌作品。
1994年 6月,參加由《詩探索》組織的北京詩歌研討會。後留在北京發展。
1992年 認識詩人孫江月,由此瞭解並接觸到中國當代詩歌及詩人。
1989年 開始學習詩歌寫作。

【蘇非舒詩論◎物體驗】

對物的體驗是對與物相處這一關係的一種準備
——題記


比如,我們看一個杯子,我們看到的並不是這個杯子的色彩、形狀以及它的材料等。我們看到的是這個杯子。在我們的起初感覺中並沒有人們所說的其他聯繫:我們並不是先看到透明的圓柱體,然後進一步擴展,看到它是玻璃做的,然後才看到這個杯子,好像我們給這個杯子貼上標籤似的,所有這些都是引人誤入歧途的解釋,是對體驗中的直接的看的歪曲。我們是一下子看到這個杯子。但也並不是只是看到它。我們看到它在一張桌子上。它旁邊放著一本書。我們在位置中、在光線下、在背景後看到這個杯子。在看到這個杯子的體驗中,它是以一種直接來自日常生活的東西出來在我們面前的。這種日常生活中的東西,並不是某種帶有意義特徵的事物。有意義的東西是作為最基本的東西,直接給予我們的,對其事物性特徵進行把握的思想並沒對它產生任何影響。

我們通常是根據這種方式來思考的:當我們遇到某種東西、某個物件,在這個物件上我們的自我逐漸注意它的幾種特徵。物體驗則指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是這樣與物交往的。我們必須嘗試不去談論感性行為,我們也不要去借助流行的什麼理論。我們必須在實施物體驗的同時,將注意力對準這種體驗,伴隨這種體驗。這樣我們才可以達到物所要我們到達的地方,於是,我們便能獲得清楚的印象:我們已經離開這個地方。

物體驗,它標示的是事實上真正進行的感知活動,它是和各種理論觀點對立的,相脫離的。物體驗,就是說,我們體驗著物的意指,它的功能,它在空間、時間中的地位,它的光亮,它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的那一小段歷史。

我們完全深入到這種體驗經歷中去的目的是什麼?首先是因為,我們想清楚地意識到,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一物,我們是如何接近它的。這種親臨的過程總是一種經歷。我們就是要把這種經歷搞清楚。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對物的態度是所謂的客觀化的科學態度。我們讓基本的意指、周圍性、世界性的東西,經歷體驗性的內容消逝了,讓一個物一直脫到一絲不掛,直到成為對象為止。這種態度,不管它有多大用處,也不管它是否屬於自然的世界態度,它們都是背離生活的,是脫離生活的。
這種對物的體驗並不是對物的本質進行探索,而是表明對物的關注方式的轉變的可能性。這裏涉及的是一種方法,它不允許任何其他理論方法介入。是以我們未把它當作反思物件之前它所給出的樣子對物加以把握。

通過這種關注,直接把握物處於日常生活之中的情況。同時是為了使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在理論性的態度中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
物體驗,它並不是讓我們以獲得某種體驗性處境的具體知識為目的,而是為了尋求某種生活的好感。它與以達到成功的生活為目的的純粹知識完全無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uentin.lin 的頭像
    quentin.lin

    隱匿樂多

    quen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