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伊沙
時間:2009/6/4~7/31
地點:淡水有河book

活動免費,歡迎參加!

談和諧請先談差異的對峙!談交流請先談相互理解了什麼!
兩岸是台灣與大陸的分隔!兩岸更是詩與現實的巨大鴻溝!
詩,如何跨越牢不可破的現實藩籬?
詩,如何在生命當中播植自由與良知的種子?
美的尺度是什麼?普世價值的基礎存在於何處?
黃粱策劃主編,唐山出版社即將出版的【大陸先鋒詩叢】第二輯,一套十本,
繼1999年第一輯詩叢,十年之後,再度從獨特的觀點深入考察大陸新詩文本,
探索文本中隱含的審美意識、歷史脈動、社會現實與時代命題。
本講座由黃粱主講,自由參與,歡迎各界蒞臨指教!

第一場:6/4(四)20:00 複數的「我」──伊沙詩中的民間生活
第二場:6/6(六)20:00 在與物交談中凸顯人性──鄭小瓊的產品敘事詩
第三場:6/14(日)20:00 七個關鍵詞 ──向楊鍵致敬禮
第四場:6/20(六)20:00偶語蒼生寄殘生──張執浩泥濘的詩意
第五場:6/28(日)20:00 文字的證量──向唯色致敬禮
第六場:7/4(六)20:00 莊重的抒情詩人──龐培
第七場:7/12(日)20:00 唯物論與反詩歌──臧棣詩的身體政治學
第八場:7/18(六)20:00 看?被看?物?非物?──蘇非舒的物思維與詩實踐
第九場:7/26(日)20:00 新鮮的語言花枝──車前子的詩歌園林
第十場:7/31(五)20:00 哪一年,哪一天,只有菊花香──致蘇淺書


複數的「我」──伊沙詩中的民間生活 文/黃粱 伊沙詩選《尿床》,收錄1988~2007年20年間作者近兩百首詩篇,兩百首當中有三分之一書寫的主要對象是自我以外的他者。這些他者包括:乞丐、交通車司機、啦啦隊隊長、妓女、精神病患者、啞巴、傳達室的老頭、酒鬼、采氣的人、孕婦、老保姆、拉皮條的男人、來自鄉間的大學生、交警和車夫、銀行行長、切除乳房的女人、中年農民患者等等。這些尋常百姓在伊沙筆下,性格鮮明表情生動,這些散落在社會各階層各角落的陌生人,在伊沙詩篇裡,被文字凝結成一幅幅彷如浮世繪般的靜態照片或動態影像,掀啟了當代中國社會民間生活秘密的一瞥。詩人以獨特的素描手法,生猛簡捷的生活語言,感同身受的人性關懷,以詩意的文字匯聚成複數的「我」,廣大了漢語詩歌的關注視野,豐厚了漢語詩歌的文本血肉,將詩重新種植到民間生活裡,使詩意迴響跨越了自我與他者之間的界限。伊沙詩中的語言素描,從表面上看與生活話語無異,但深入觀察,素描式的詩歌語言,並不等同生活閒聊的白話,而是以有力的線條精心勾勒,繪製以小象大的構圖──

<車過黃河>

列車正經過黃河
我正在廁所小便
我深知這不該
我應該坐在窗前
或站在車門旁邊
左手叉腰
右手做眉簷
眺望 像個偉人
至少像個詩人
想點河上的事情
或歷史的陳帳
那時人們都在眺望
我在廁所裡
時間很長
現在這時間屬於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黃河已經流遠

這首詩由三個元素立體交叉構成,經年混濁的歷史之河,匆促經過擠滿了擁塞人群的時代列車,高空中的一泡尿,這泡尿好不容易才從脫離群眾的身體中解放出來。相對於「眺望」不著邊際的想像,這泡尿從「時間屬於我」的當下,從暫時解脫的身體裡傾瀉而下,直接與黃河水交融一氣。這首詩簡單有力地以渴望自由的一泡尿,辣翻了群眾與潮流,直爽粗樸的語言,快意辛辣的詩意。伊沙的第二泡尿更加潑辣!

<尿床>

把尿床的習慣
堅守二十年

媽媽
屋頂漏雨啦
也堅守這
可恕的謊言

母親
為何我尿欲無窮
您吞吐江河的兒子
尿欲無窮

您搭在太陽光線上的
床單記錄著
我為地球所設計的
最合理的版圖

平息所有的
吵鬧和戰火
最後一張
是小小的祖國

「尿床」是違反社會規範的脫序行為,是睡夢裡的即興創作,唯有在夢中身體才敢突破禁忌,勇敢說出大大的人民與小小的祖國。<尿床>提出了超越國族觀點的思維,以和平的大公態度思索人類生存的共同基礎,一邊是身體的夢想的自由,一邊是環境的共榮的和平。一泡尿,篇幅短小內涵廣大。
內涵廣大的詩並非來自於複雜的內容與形式,而是提出了獨特的詩的觀點,開發出恢弘的人文視野。像<20世紀的開始>這首詩,從極高的視點俯瞰一時代的開端,詩境冷冽地聚焦於一個象徵性畫面,「一隻孩子的/凍皴的/小手/將一塊/老舊的/金殼懷錶/置於當鋪的/桌面/在大雪紛飛的/冬天午夜/三秒鐘後/它被拿走/被一隻/瘦骨嶙峋的/大手」;而在<大雁塔我留下 送君一座小雁塔>這首詩,視點再度被移到無限高處,詩人倘佯於西安慈恩寺庭院深處長亭一角,被精神層次更高的存有者俯瞰著,「千年的午寐/無夢的小睡/眼前很黑/醒來之時/卻滿臉淚水/哭的表情/在臉上凝固/我無所哭/一定是什麼/那更大的/更高的什麼/那更小的/更低的什麼/借我一用/用我來哭」。
伊沙詩的顯著特徵是民間生活情感、社會場景、日常用語的精闢裁剪,但不管是借用什麼文體什麼語境的詞語、句式到詩裡,絕非直接挪用,尋求直白無諱的快感便能產生深刻的詩意。詩產生詩意迴響的關鍵,主要是詩人所具備的直覺洞觀的精神力,與直面人性真實的誠懇;匱缺了這些基礎,語言層面的文白只是些破銅爛鐵,詩與修辭無關。素描的詩概要地在紙上掃過幾筆,極簡練極精準的筆下功夫,近乎「禪」!

<最黑的睡眠>

所有人都睡成
紀念碑浮雕上
那呐喊呼叫的人群
正在進行的表情
只有她們三人的睡態
安詳而甜美
這是夜間
在一列南下火車的
硬座車廂裡
三名正從故鄉
南返工作崗位的雛妓
她們沒有夢到美好的未來
但也沒有夢到
警員的陽具
她們
在最黑的睡眠裡

只是一張黑白照片,卻令人難忘!不需要多做解釋,好像現實被這首詩憑空挖了一個洞,一個永恆漆黑的深淵式的洞。在<小鎮物語>裡,伊沙描繪了小鎮旅館門前,一個抽著菸為自己的老婆拉皮條的男人,他坐立不安地抽了三根菸,之後,「小街 小鎮/一列火車/在停靠一分鐘後/放了倆屁/嗚嗚嗚——/跟哭似的/開走了」,這首詩更像一段短片。這些場面粗礪但視境奇特的詩篇,它們的共同特質是詩的文字像一把解剖刀,冷靜體貼地切開了現實的裂隙。「三名雛妓」與「拉皮條的男人」構成了伊沙詩篇中複數的「我」,作者不由自主的人性關懷將這些陌生人納入詩的場域,與社會底層人民一起體驗著生活的苦楚;個人經歷的單數的「我」經由同理心的聯結,擴大為詩篇裡眾生相的複數的「我」,經由詩人樸素的行為與願望,民間生活情感在一首又一首詩篇裡被貼切地表達出來。這些性格單純面容質樸的詩,它們的文化血緣可以上溯先秦詩經、漢魏樂府與唐代新樂府詩。
語感與語境之真實照應,當然是生活情境寫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產生深刻的詩意迴響,更重要是取決于詩人能否找到穿透現實的關鍵介質,這才是詩歌的美學基石。在<中國的質感來自虛構不出的強大現實>裡,關鍵介質是這兩行:

給銀行行長送去的雞
晚到了兩個鐘頭

因為行長提前服下了「偉哥」,鳥就那麼乾翹著,憤怒的行長就啥都不辦了!朋友平靜地說:“就就因為這個!”,朋友的貸款就這麼飛了,錢送了也沒用,連雞都要準時送到才關鍵。在這首詩裡,詩人洞觀了構成現實社會的兩大元素,貪婪兼縱欲。詩人經歷的荒誕魔幻的場景直接映現當代中國的強大現實,這是「虛構不出的」,社會真實顯現出來的殘酷鏡像超越了詩人的想像力。對現實無知令詩人感到羞愧,也令詩人領悟了中國特色的社會質地,這首詩帶領讀者觸摸中國的現實質感,無所不在的虛無的存在感受。
與這首詩相應的另一首<中國的質感>,詩的關鍵介質是「漫天微塵」,藉著漫天的微塵,一方面呈現日夜被微塵壟罩的面目模糊的社會,一層無法抹去也無處可逃積疊在生活之上的灰。另一方面藉著漫天微塵的滲透力,人性與文本皆感染了漫長歲月的侵擾與浸洗,漫天微塵成為識別「中國本色」的詩與現實不可或缺的質地。漫天微塵既是生活中的苦難,同時又是對苦難生活的強大激勵。一位來自鄉村的大學生在詩人的課堂上做口頭表達練習,向大家講述他如何過年,大年三十,他和父親在地裡幹了一天活,「回到家中/母親端上了/熱氣騰騰的餃子/吃過之後他就睡了/因為第二天/他和父親還得下地幹活/必須這樣做/因為他每年的學費/就是(也只能)/從地裏刨出來」……

在五分鐘的過程裡
他敍述平穩
語調冷漠
只是在說到
餃子一詞時
才面露微笑
──<餃子>節選

「餃子」是生活的恩賜,而「微笑」乃是對生活的感恩。這首詩同樣蒙著漫天灰塵,但在微塵蒙蔽的背後,卻透發出一顆迎向生活的樸質的心,使微塵也相形失色。立足于土壤之上的紮實身體,令生活煥發出莊嚴的精神。
伊沙的詩,出入生活熱愛生活,但不黏膩於生活;黏執於生活,生命就只能向快速消費與被消費傾墜而下;伊沙的詩立足於生活,但詩的視野高於生活層面。在<對生活的愛需要被喚醒>裡,農曆新年前夕,詩人推著兒子在超市買東西,兒子像個小佛爺似的躺在推車裡,快要睡著了!

有那麼一個老者
乾脆不走了
蹲在推車前看他
然後問我
“買一個兒子
要多少錢?”
他的語氣
他的神情
在一瞬間
將春節的氣氛
帶給了我
我在這一刻決定
要好好過一個年
──<對生活的愛需要被喚醒>節選

生活是什麼?生活不是物質享樂欲望消耗的經歷,而是對生命的熱愛與分享,積極去實現心中涵藏的願望即是生活。這首詩所表達的生活之愛立足于「兒子」,立足于對「生命創造之喜悅」這個基礎之上。伊沙在這首詩裡,被這個老者的願望所感動,而決定好好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詩人與讀詩人共同分享了生命之愛的歡悅。另一首詩<伊豆重生>,詩人描述了一位虛擬的女兒「伊豆」,這個未出生的女兒,「“你一歲的黃毛/你五歲的小辮兒/你十歲的馬尾巴/你二十歲的長髮/都在照耀我/如天國的光輝”」,她象徵詩人理想的生命原型,具備生命本自具足之美,她是本質,因此她的純粹之美永不枯竭,永不會被殘酷虛無的現實拉扯變形。

天下任何一個母親生你
都會把你生成淑女

“我是先有你
才有你母親的”
十三年前我如此寫道
十三年來我因為做詩
而在靈魂深處
步入僧侶的隊伍
卻無法省略
一個男人在肉體上
所需的一切

伊豆
當愛欲橫流
慌不擇路時
你是我
大致不錯的方向
──<伊豆重生>節選

伊豆在現實中尚未現形,但卻永遠指引著現實,使生命端正行路避開曲邪之途。從伊沙這兩首立足于生活與生命之愛的基礎上衍生的詩篇,可以洞見一種現象:「詩」本身喚醒了一個獨特的能量場,可以權稱之為「光明淨域」。在這個詩意空間裡,創造者與被創造者,參與者與旁觀者,在心靈乃至精神上被洗滌了一番,
這就是詩!

<看梵谷>

這是在朝聖
是我曾有過的
青春的證明
我淋成落湯雞
不甚雅觀地
立於梵谷畫前
整整兩個鐘頭
還是不忍離去
我的感受如何
心中起過
怎樣的波瀾
怎樣的風暴
我既無能為力
把它寫出
又不情願
與人分享

這首詩,極端低限,幾近空白,甚至「淚」這個字眼也捨不得用;可是它卻召喚出一個巨大的心靈能量場。梵谷繪畫藝術的核心是「光」,來自基督宗教的對生命的大愛,明亮如火燄般的光與熱遍照大地;梵谷曾經立志成為一名牧師,深刻體驗過底層人民生活的貧困。生命之愛在梵谷的畫面上匯聚成一股天啟式的激烈情感,近似焚燒般的光感染了畫面,使整體繪畫空間籠罩著聖潔之愛。這些因藝術而引發的審美情感,伊沙在詩中隻字未提,因為這樣巨大神聖的能量波動,超越文字所能負載,也無法與人分享。這首詩企圖喚起的不是作者如何得到洗滌得到救贖,而是開啟了自我救贖的可能性,斷然放下小我,勇於省思過去,生命的朝聖之路才能在每個人的心靈中自行展開。
《尿床》這本詩集,以當代中國社會20年(1988~2007)的發展歷程做為背景,在這個社會文本裡,詩與現實的交談,以一種表面上看起來相當平靜輕鬆的反諷語調,談笑風生地進行著;但在文字的骨頭裡,這些詩心誠意摯。伊沙的口語詩終究沒有停留在語言趣味上,而是走進了生活的底層與底層的生活,是一場生活情感驚濤駭浪的歷險;是個人歷史與時代進程,既不情願被糾纏,又無法與之割捨的艱難的對峙與交談。詩是一把雙向穿刺的劍,教導人重整過去砥礪未來。<和G同看《天安門》>,詩人藉著《天安門》這部紀錄片,從1989年遊行現場的對話,貫串直達2002年家庭客廳,13年的歲月忽忽消亡,兩個人沉入了回顧與前瞻……「慶幸我們當年/共同做出的樸素抉擇」……「你哭——/在這和平的夜晚/為攔在隆隆坦克面前的/那個偉大孩子默默而哭/你哭——/我不攔著你/只是暗自思忖/這場革命對於/你我的意義——」。歲月接踵而至,時間來到了2007年歲末,在詩集最後一首詩裡,詩人想起了七歲兒子許的願。

<想起兒子許的願>

還是在松贊林寺
還是在達賴像前
當我跪下去許願之時
想起了我那跟隨其母
遠在北戴河度假的兒子
五年前在塔爾寺
面對宗喀巴大師
時齡七歲的他問我
“爸爸,我想讓地球的
水資源省著點兒用
這個願可不可以許?”
“當然可以!”
我近乎羞愧地回答

「許願」需要一顆勇敢面向未來的進取之心,祈禱的心靈願景是「心淨則國土淨」,是以潔淨意念的能量波流淨化自己,同時也回向他人,淨化世界。新生命畢竟蘊藏著新希望,當孩子許了一個光明大願之後,「我」的願望又是什麼?這個「我」是複數,這首詩為娑婆世界的億萬個自己安立了極謙卑又極廣大的心願!


【伊沙詩選】

◎叛國者

叛國者
在異國露面
是在足球場
臨時看臺
第二排
戴墨鏡的
中年男子
留分頭
看他背叛的
祖國的球隊
踢球
小腳同胞
玩得不高
但叛國者
搖旗呐喊
士氣高昂
他是僑民
啦啦隊的
隊長
正在通緝他的
祖國
在電視裡
看到他
有點無可奈何
有點哭笑不得

1992

◎少有的歌唱

那像雨後的春筍般冒出來的
妓女——姊妹們
請接受我的歌唱 接受這
來自嫖客隊伍之外的讚美
你們蒼蠅般飛來
經過這裡 蝴蝶般離去
在中世紀黑暗的大地上起飛
白雪一片 聽從曙光的召喚
古老的職業裡有著全新的含義
夥同我們 地下藝術的堅持者
無視牌坊 更無懼陽光
姊妹們!把梅毒留給
時代 這具腐爛的棺材
留一點健康給自個兒的明天
留一點心情 請你們傾聽
這少有的歌唱

1992

◎回答母親

和母親坐在一起
看電視 這種景象
已經很少見了

電視裡正在演一位
英雄 在一場火災中
臉被燒得不成樣子

母親告誡我
“遇到這樣的事
你千萬不要管……”

久久望著母親
說不出話 這種景象
也已經很少見了

母親早已忘記了 曾經
她是怎麼教育我的
怎麼把我教育成人的

“媽媽放心吧
甭說火災啦
自個兒著了我也懶得去救”

這樣的回答該讓她
感到滿意 看完這個節目
她就忙著給我燉排骨湯去了

1995

◎毛澤東時代的公共浴室

我是多麼懷念
毛澤東時代的公共浴室
那種百人共浴的大池
人與人挨得很近
相互搓背
泡在那混沌而滾燙的水中
是多麼舒服啊
不常洗澡的人才知
洗澡是一種快感
花錢洗澡的人才知道
洗澡是一種幸福
就這樣泡著泡著
昏昏然地泡著
直泡得有人虛脫
那年頭根本就不用擔心
這樣的洗法會染上梅毒之類的
啊!我是多麼懷念
毛澤東時代的公共浴室
但僅限於懷念

1995

◎中國底層

辮子應約來到工棚
他說:“小保你有煙抽了?”

那盒煙也是偷來的
和棚頂上一把六四式手槍

小保在床上坐著
他的腿在幹這件活兒逃跑時摔斷了

小保想賣了那槍
然後去醫院把自己的斷腿接上

辮子堅決不讓
“小保,這可是要掉腦袋的!”

小保哭了
越哭越凶:“看我可憐的!”

他說:“我都兩天沒吃飯了
你忍心讓我腿一直斷著?”

辮子也哭了
他一抹眼淚:“看咱可憐的!”

辮子決定幫助小保賣槍
經他介紹把槍賣給了一個姓董的

以上所述是震驚全國的
西安12.1槍殺大案的開始

這樣的夜晚別人都關心大案
我只關心辮子和小保

這些來自中國底層無望的孩子
讓我這人民的詩人受不了

1999

◎兒子4歲煩惱

除了吃
除了喝
我煩惱於他開始
有了其他煩惱

他在幼稚園
打別的小朋友
而被老師罵
罰站牆角

不打吧
別人又會打他

站隊站得不好
老師會罵
吃飯吃得太慢
老師也罵

廁所去得太多
老師還罵

總之無論怎樣
老師長了嘴
就是要罵人

他說爸爸
我不想再見到老師了
你去把老師殺了

2000

◎有一年我在楊家村夜市的烤肉攤上
看見一個閒人在批評教育他的女人


你是不是看上那個小白臉了啪一耳光
你要是看上他了你就跟我說啪一耳光
你要是看上他了你就跟他走啪一耳光
哭啥呢哭啥呢我好好跟你說話呢啪一耳光
他要是敢欺負你你就來跟我說啪一耳光
是不是佔了咱便宜現在又不要咱了啪一耳光
那你去把他叫來我只要他一塊肉烤了下酒啪一耳光
不是不是那你哭啥呢跟他好好過日子去唄啪一耳光
啥你說啥對不起我你沒啥對不起我啪一耳光
你跟個窮學生要是沒錢了回我這兒拿啪一耳光
你跟他走過不慣再回來咱們接著過啪一耳光
反正你走到哪兒都是我的人兒啪一耳光
哭啥呢哭啥呢你是我的人兒我才打你啪一耳光
滾吧滾吧今兒晚上你就跟他睡去吧啪一耳光
他那老二咋樣你明兒一早來跟我彙報一下我還就是不信這幫小白臉了啪一耳光
啥不讓我找別的女人你管得著嗎你以為你是個什麼東西今兒晚上我就找仨啪一耳光
嗨吃烤肉的胖子你看啥呢我教育我女人你看啥呢啪一耳光

2001

◎縣醫院的拖拉機

縣醫院的病房裡
突突突地開進了一台
手扶拖拉機
那是被陪護者甲
硬生生強指成機器的一個
人——中年農民患者乙

甲指著乙
對探視者丙說:
“他這台拖拉機呀
所有零件全都壞球啦
左右兩腎全都長瘤
心也壞啦肝也壞啦
前列腺也有毛病
所有零件全都壞啦……”

“誰叫他不看病呢!
他這一輩子
好像從來
就沒看過一次病”
丙搖搖頭
歎口氣
望著乙說

乙靠在床頭
表情像笑
其實是不好意思了
他還顧不上怕死
只是為生病而羞愧
憋了好半天
終於說出話來——

“丟人哩!
俺這台拖拉機就快報廢球啦!”

2006

◎和G同看《天安門》

這夜半三更時
充滿秘密感地觀看
看到了我們的老師
看到了我們的校友
看到了我們的同學
但是沒有看到
你和我

憶往昔崢嶸歲月稀
騙我在宿舍等你
你卻意氣風發地遊行去了
堵我在貼出北島詩篇的路口
用斥責提醒我
我是幹什麼的

為什麼我會在半年之內
第二次獻血
我的400CC
流到哪裡去了
親愛的
只有你瞭解
為什麼我會在畢業照上
虛胖得像一塊
新鮮出爐的麵包

借此重溫一場革命
並試圖做出今天的重估
慶幸我們當年
共同做出的樸素抉擇
我們當年所做的
只是兩個革命群眾
為自己而做的
在此之前以及漫長的以後
我們早已厭惡了
對立雙方的政治
以及政客的嘴臉

你哭——
在這和平的夜晚
為攔在隆隆坦克面前的
那個偉大孩子默默而哭
你哭——
我不攔著你
只是暗自思忖
這場革命對於
你我的意義——

那以後接踵而來的
輕浮歲月中
風花雪月多
註定相伴永遠的人
必有共同穿越的
如上風景
革命為愛情而發生
生死相托過
兩老無猜者

2002

◎絕食七日
——獻給天安門事件中的絕食者


媽媽 七天
我快成仙了
固執地認為
我餓——
中國就會長胖
以為我身下
冰涼的廣場
終究不是石頭做的
而我所期待的人
也不是幾頭豬

媽媽 我真的餓了
看那小巧的紀念碑
像座奶油蛋糕呵
那每一天的陽光
都像一道菜
媽媽 幹嘛給我嘴
吞吃食物
也呼喚自由
這也是用來接吻的嘴呵
我是童男子
渴望活著
留給我愛的女孩
今天 我也同樣
癡傻地愛著 媽媽
我已掉光了頭上的黑髮
還是愛著這黃種的國家
七天 我被饑餓
撕成碎片
也是封封
給您的情箋——

媽媽 我快成仙啦

1989


作者簡介

伊沙,中國大陸著名先鋒詩人、作家。原名吳文健。1966年生於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居陝西省西安市,在西安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任教。作品被散譯為德、日、韓、瑞典、世界語。曾獲《詩參考》“十年成就獎”暨“經典作品獎”、《山花》雜誌2000年度詩歌獎、首屆“明天•額爾古納”中國詩歌雙年展“雙年詩人獎”等多種獎項。曾當選為《文友》《女友》兩刊評選的“讀者最喜愛的十佳詩人”(1993)、《國際漢語詩刊》評選的“中國當代十大青年詩人”(1998)、《羊城晚報》《詩歌月刊》等多家媒體評選的“中國當代十大新銳詩人”(2007)。早期詩作多發表於臺灣《創世紀》《現代詩》《藍星》《笠》等各大詩刊,長篇小說《狂歡》由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出版部在臺灣出版。本書是作者在臺出版的首部詩集,是作者詩歌創作二十年(1988-2007)的一部大選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en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