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用想像力奪權」這句話震撼了那一代的青年。
40年後,那一代的青年已經邁入壯年,但是想像力奪權究竟成功了嗎?
1968年6月5號的倫敦泰唔士報報導一位巴黎大學的學生說道:「我們討厭這個社會,因為我們被迫成為消費者。自年少之時起,壓力迫使我們去購買,去負債,去取得電冰箱、汽車。人為一個電冰箱而活?這就是父母親要我們過的生活。對於我們來說,唯一的價值是人,唯一重要的事是人。」
看看今日世界,資本主義消費社會比之40年前其實是更形鞏固,統治階級在發展統治技術這一面向上簡直比社會大眾更有想像力!他們不但制定各式各樣的遊戲規則,他們還知道你在想什麼你要什麼,然後就像楊德昌在《獨立時代》裡發明的「撐死政策」:你要什麼他們就給你什麼,給到你倒胃口,給到你撐死為止,到時候他們把口袋一收不給了,你還不乖乖聽他們的?
這個世界很多結構性的框架早已設定在那裡,最大的功用就是限縮人的想像力,因為在統治階級眼中,打破框架不守秩序不按規矩,這個社會就會崩解掉;他們整天想的就是怎樣讓每一個人都處在可能將失去一切的恐懼中,如此的社會其實是最容易統治的社會。
但是人之所以為人,想像力是消除不了的,它也許一時未被激發,但不表示它不存在。什麼時候想像力會被激發呢?其實就是當他碰觸到框架的時候,碰觸到高牆的時候,或者碰觸到未知的時候;他會開始去想像框架的空隙,想像高牆的背後,並且運用他的已知去想像他所未知的那個東西到底是什麼。
那就像是孫悟空碰觸到五指山、奧迪修斯在特洛伊戰後於海上漂泊十年歸來第一眼望見故土、聖修伯里在沙漠中遇見小王子、《玫瑰的名字》裡威廉修士在迷宮圖書館中發現亞里斯多德的亡佚之作《論喜劇》、《2001太空漫遊》裡300萬年前的人猿碰觸到那塊神秘石板......
對我而言,閱讀就是這種種不同的碰觸,這些碰觸所引發的想像幾乎不是內衣專櫃或3C賣場所能同樣引發的,現代社會中反而經常是人們先被廣告引發出誘人的想像後才去接觸商品的;書的本質則恰好相反,你必須先翻開書本一頁一頁讀完它才可能擁有一整個完美的想像過程與經歷。所以書店不應該只是書的陳列販賣場所,更應該是閱讀者和書本之間進行碰觸甚至撞擊的場域。
我不敢說這有多神聖,但是這些場域確實在逐漸消減中,當我們愈是想以商品消費的邏輯去制約或套用在這上頭,以定價多少折扣若干來斷定一本書的價值,乃至以此判斷其是否值得擁有、划不划算時,我認為這正是我們對書的本身已然失去想像!所以如今在大賣場、便利商店都可以買書,等於是另一種形式的書店依附賣場,甚至有一天書店要被迫消失不然就得轉型成賣場!
想像若是買貓食送一本多麗絲萊辛《特別的貓》,或是買電子錶送一本詹宏志《人生一瞬》,反過來也可以;我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悲哀!
我不知道怎樣遏止此一趨勢,更無能力挽狂瀾,但我自己既已開了一間書店,就該盡可能地把我對書店的想像建構出來,並且期望它不但能引發讀者與愛書人更多的美妙想像,更能透過愛書人們的參與,讓想像得以繼續增添擴充;如果在現實商業機制下始終無法維持,固然令人遺憾,但這到底不能證明此一關於書店的想像不值得實現。
過去總認為社會不重視文化、對藝術冷漠,但進而再想,與其空口批評,不如自己捲起袖子來幹,與其鎮日空想空談,不如放手把想像落實。曾經有個媽媽帶著小男孩來到我書店裡,小男孩開口就是一句實話:「這個書店怎麼這麼小啊?」我笑說:「如果你能進到任何一本書裡去,就不會覺得小了。」
來吧!帶著你的想像力來書店!
附註:
這篇是一個月前應馥林文化「雙河灣」刊物邀稿所寫的,那時正面臨決定有河是否繼續營運下去的緊要關頭,因此沒能在書店經營實務上多所著墨,而只能談些理念;所幸真正的專業者小小書房的沙沙貓一連寫了三篇《誰需要獨立書店?--獨立書店的困境與出路》,我不可能比她還專業,只能建議有意理解者多多參考她的文章。
但是有河實際上面臨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書籍所佔營業額的比重過高﹝超過七成﹞似乎是個致命傷,但弔詭的是:一個書店倘若無法百分之百靠賣書的利潤來維持,那麼究竟要佔比多少才能不負書店二字呢?這個殘酷的現實注定了書店已然不可能「獨立」賣書,必須採複合式經營,飲料點心文具玩具甚至服飾精品樣樣都來,書店百貨化幾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這個月來,感謝許多朋友們的熱心建議,我們也思考了許多方法,然究其本質,不是鼓勵大家多來喝飲料就是鼓勵大家多來買書,前者是我們不太情願做的,畢竟我們始終還是書店;後者則是方法問題,只要預付0000元成為升級河友,買書即可享XX折,似乎可行,但是說穿了這還是在玩折扣遊戲,我做了10年廣告這種企劃文案寫到不想再寫,如果一定要這樣才能維持,那我就不太想維持了。
所幸這個月來店二接到一些案子,已能將當月的虧損彌補過去,目前看來至少可以再維持個半年一年,因此我們決定先以這種方式繼續做下去,唯一的遺憾是店二無法每個營業日都待在店內,但至少每週五六日她會來顧店,週二至週四則碰運氣唄!想與隱匿碰面可得記住時間囉!
至於未來如何,還是請大家看看我本來的初衷吧:請見Q9
※圖為藍毛山羊的玻璃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