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次聽到張耳這名字,是幾位品味極好的詩友介紹的,可是在這之前,我幾乎從未見過其他詩友討論。或許這不奇怪,寫詩的人那麼多,絕大多數都是小眾,即使是詩壇上公認的主流,說起來也是少數而已。不過張耳的少數,現象似乎更複雜。

張耳的詩風很自由,題材廣泛、事事關心,既不偏甜美,也不故作艱澀,可是坦白說,過去我讀她的詩,雖然也覺得好,共鳴卻不多,感覺她似乎尚未找到一個獨特的位置?當然這是我的偏見。可是最新的這本《這還不是早晨》就不同了。我剛開始翻閱時,的確受到一點驚嚇。一個經常寫散文詩,而且才剛讀過秀陶詩集的人,卻還是受到了驚嚇,可以想像其他人會有什麼反應?哈!可是,我要奉勸各位,千萬不要急著放棄,再多翻幾頁,試著放下你心裡對詩的成見,或許你也會和我一樣,喜歡這本詩集。

這本詩集張耳拋出一個問題:什麼是自然詩?然而除了這個大哉問之外,她其實一直在和讀者閒聊,比如受邀參加台北詩歌節期間,吃遍了各種陌生水果,讓她想起的卻是文革時期人們無法好好吃一顆芒果的故事。她也聊到各種植物、讀報心得、旅遊見聞、對許多作家的看法......但我想,讓張耳的看法顯得特別的原因之一,應該是因為她走遍大江南北、嫻熟中西文化,並且樂意與人交流,尤其在新詩集中讀到的,專屬於她的一種優哉游哉的寫法,特別耐讀。相對於秀陶來講,她更輕鬆。雖然詩集中也有分行詩,但我覺得還是散文詩好看。
寫玻璃詩的日期,是她在美國時就已約定了的,等她如期來到書店的時候,台灣已下了好久、好久的雨,多數人都快被逼瘋了。但她一派悠閒,不因雨而毀壞一次難得的旅行,還和女兒從紅樹林站散步過來,告訴我河岸邊水筆仔和七里香的消息。真令人羨慕。

選詩照例是困難的,散文詩尤其難,因為字數都太多了。但我依然選出一首很具代表性的詩,不僅突破格局、又很符合現在的局勢。張耳對我的選詩居然也毫無意見。

河貓與玻璃詩合照,內外一起:阿醜、豆比、小缺、強強、漾漾、團團、花花、發粿、小星。

除了前面提到的各種題材,這本詩集裡面居然還有幾首健身指南,深得我心!選出第一首:90後每日健身法。(其他是每周、每月、每年等)因為我真覺得這太適合現代人了。

我是堅持不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每天走在路上,見到一堆活人殭屍,一邊走路一邊滑手機,沒滑手機的人們只好讓路,尤其晚上,一群行動僵硬、臉上發白光的人搖搖晃晃走過來,我的白眼翻都翻不完!真受夠了。我根本認為這是外星人控制地球人成功的案例。

所以,不管是90後或其他各年紀的朋友,不管是為了健身,還是為了脫離外星人的掌控,把手機留在屋子裡,出外走走吧!看看各種眼前的活物,這才是活著。

張耳寫完玻璃詩不久,台灣終於放晴了!同胞們流下感激的眼淚,出門擁抱陽光!有河的藍色牆上也終於有詩句映照。附帶一提,上一次的玻璃詩可能是史上第一次,完全沒遇到陽光的!

別帶手機,走三分鐘。

另外,寫完玻璃詩,張耳認為不署名比較好,我也就隨她了。


90後每日健身法─

推開窗戶,如果窗戶推不開,就走出門,別帶手機和任何有開關的電器。走3分鐘,數自己的呼吸,找一個另外物種的活物(植物動物真菌昆蟲均可),仔細觀察6分鐘,再用3分鐘把觀察到的,不通過電器,口述給另一個人。(12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en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