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 /12/04(周日)15:00
地點:有河book
(請勿照地址走,出淡水捷運站沿河走3分鐘,注意2樓)
對談:
羅思容黃粱
*活動免費,無需報名。空間有限,請提早入場。
活動期間僅供應瓶裝飲料。

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

羅 思容與孤毛頭樂團的作品以詩入樂,音樂風格細緻而開闊,不僅保有台灣客家獨特的質地,且深具台灣多元融合的色彩。孤毛頭在客語中為小鬼頭之意,當羅思容溫 潤透亮的嗓音與三位孤毛頭繽紛多樣的樂音融合,帶來多層次的交流對話和想像空間。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期望跳出社會規範框架的青春自在,創作一首首具主體性 和交互豐饒性的歌曲。
人類學大師李維史陀說︰文化是一張臉


《攬花去》專輯 專文推薦


  羅思容的歌常常透著古遠的「巫」的氣質,或者竟可說,近乎「大地母神」的形象:那些歌,總浸著夜裡泥土潮潤的氣味,河流潺潺的低吟,火光微微,那是上古女祭司歌舞以告眾神的儀式。搖著擺者,從淺唱到恍惚,終至失神狂喜,然後我們便能從她口中得到類乎天啟的靈光。
   在思容錄唱之前,從沒想過客語詩的吟哦,竟能與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草根音樂如此契合,而又能出落得如此溫婉細緻、卻又不失大氣──古早的密西西比老藍調歌 手多是粗獷的雄性,挑釁張狂,歌如勁烈苦辣的私釀威士忌。思容的歌,則更是一壺溫過的黃酒。喝多了仍是會醉的,但醉得很舒服。我們都十分樂意時不時這樣醉 一醉,醉中的夢境更美,更深沈。

(馬世芳/廣播人、文字工作者)


   思容如詩的歌謠創作,真實梳理其自身對土地與人文的關懷,多年來,我總在她的歌聲中嗅聞到一股花香的氣息,在一回訪談中,思容分享幾經人生低潮與面對親 人病痛的省思,她的創作,為曾經的愁悵旅程找到最佳出口,這是在母語歌謠創作中難得一見的療癒力量。為著家暴婦女所寫的《飛出籠去》,唱出渴望自由的心靈 嚮往;山歌傳統唱詞帶出的《搖搖搖》,我們看見置身在大戲身段中的花旦角色,俏皮且可愛。
  在專輯中,思容與合作已久的樂手再次展現絕佳的默 契,旅者的口琴聲交織著顆粒分明的吉他聲響,保留樂者最難能可貴的現場呼吸與律動,試想在那樸實無華的錄音環境中,思容以一貫的優雅與自在,發自內心吟唱 首首生命嘔歌,跨越語言隔閡的樂手,追尋著歌手聲線與之呼應,霎時,我好似走在思容出生的苗栗鄉村中,映入眼簾的是蔚藍天際聯繫翠綠山線,名為《浪蕩子》 的歌者,唱著「青春莫惜金縷衣」,於是人們回首來時路,儘管曾經茫然失措,終是發現所謂的人生旅程,總是經過才知道燦爛,走過才知道美麗,那洸洸蕩蕩的歌 聲,將會陪著我們一直往前走,永不停歇。

(“咖啡貓” 楊盈箴/電台主持人)


聽思容的歌,總會被帶到一種與生活和自然合一的心境──那是一首歌油然誕生的最佳土壤。
聽思容的歌,才發現傳統與原創、自由與精準、輕盈與深沈,竟可以同時存在,融洽無間。
聽思容的歌,在哪一個不經意的拐彎裡,我們就忽然從兒時的故鄉,來到滄桑的天涯。
聽思容的歌,無比想戀愛,愛著此刻的生命,愛著你更幸與之共度此刻時光的人。

(鴻鴻/詩人、導演)


  聽《攬花去》專輯,邊看羅思容的客語詩作,更種繁花似錦,風光無限之感,卻非嬌媚作態,而是以素樸為底,鋪陳人世萬千情韻。
   因而與孤毛頭樂團合作,讓羅思容的作品走出她向來擅長的民謠樂風,將民謠、鄉村、藍調、搖滾、戲曲、和歌等等多元樂風,冶於一爐,頗具混搭的時尚感。感 受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強烈的音樂企圖,聽得到器樂,編曲與唱腔在傳統和翻新間穿梭之樂,也可領會得到羅思容客語詩歌的綺麗和滄桑!

(翁嘉銘 /音樂評論人)


   羅思容是這個喧囂的時代中更點不合時宜的音樂人。思容彷彿是一個從古代走來的奇女子,她的聲音、音樂、歌詞甚至她的人都具更質樸、靜好、溫暖的氣質 。但這並不是說她的音樂單調;相反地,在這張與吉他手阿燦、David Chen與民謠口琴手Conor Prunty合作的《攬花去》專輯,你聽到是客家老山歌與美國藍調傳統的精采對話。這看似奇怪的碰撞其實非常自然:因為藍調音樂本來就具更草根性,具更土 地的味道。歌詞方面,這張專輯依然具更強烈的女性特質,既寫生活感悟,也寫社會觀察,讓人莞爾,也讓人感動,而且可以充分感受到客家語感之美。羅思容與孤 毛頭樂團的不合時宜讓台灣的音樂風景更豐富,這是今年你必須聽的專輯。

(張鐵志/音樂評論人)


人文醇厚,客語情濃,詩意宛轉,豐饒樂風傾聽羅思容--女性情感徐徐芳馨之歌詠!
性感的音樂撫摩你全身,夢想的歌詩攜帶你飛翔漫遊在歌聲的五湖四海中,分不出流水波光的究竟虛實《攬花去》專輯是一條金色渡舟,悠悠送君到彼岸
攬花去哦!攬花去
快與歌聲的溫柔攜手,共赴遙遠的花園
搖滾塵慮的葛藤,擺盪情緣蔓草
歌謠的絲線常在心蕊纏綿,時而幽香獨坐,時而濃烈襲人
身體風光是悠長歲月,看不盡的人世化作雨中歌唇
歡悅憂傷點滴醞釀,香醇之酒罈中詩意清澈
音樂似百花之波浪,歌喉如流霞出海曙
攬花去哦!攬花去
誰在歌詠裡攬起了一條彩虹花徑唱到麒麟對鳳凰,唱到日頭對月亮

(黃粱/詩人、藝術評論人)


藍色客家 青出於藍
沉於海底 平步雲端

(周雲蓬/中國現代民謠歌手)


   一聽到這種歌樂聲,就如同登上了一隻船。船身雖小,卻載著遠航的決意。不過,它不準備停頓在任何一種音樂類型與風格,它真正渴望泊靠的是女人心的秘密底 岸——楊花、春潮、幽怨與飛翔。這種情欲,曾經被道貌禮節屢屢遮蔽,但在羅思容歌聲的坦蕩中,它又還原了最初那情思的欲求。在那一次次鍥而不捨的追逐裏, 歌者用她柔韌的歌聲,搖曳出一場場放浪人生。那一輪輪的運命,既是不安的,更是不甘的。如風中之燭,殘念卻也是盟誓。一眨眼,青春撲滅了,可心事卻一直在 翻湧、擺蕩。

(邱大立/中國音樂評論人)



《攬花去》專輯 創作發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滋長一個文化」
傳統山歌,隨興所至、自由唱詠,自然樸實。如山的靜定,如風的流蕩。簡約的旋律在平淡之中悠囀、疊盪,洋溢著生活、情性之美。
藍調音樂是西方現代音樂之母,唱詠人生的愁苦、死亡的恐懼、愛的失落和內心的孤寂;讓現代人獲得精神的紓懷與慰藉。
當客家山歌與藍調相遇會碰撞何種靈魂火花?
當台灣本土孕生的女性歌者/創作者(singer-songwriter)和三位深具音樂才氣的男性樂人相遇,會誕生何種音樂風景?
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蘊釀四年的作品《攬花去》,用音樂見證台灣文化原創、多元對話之美!


《攬花去》專輯 創作理念


  《攬花去》,強調生命經驗的真性情,以東方音樂美學的即興元素和藍調音樂的即興對話方式,融入作曲、器樂、歌唱及編曲之中,讓每一首音樂都飽涵更機而豐沛的聲音力量。
  《攬花去》,揉合知性、感性、母性,兒童的率性,關懷並擁抱人與自然、土地、社會、文化的關係。
  《攬花去》,自覺地回歸台灣在地文化為創作沃土,音樂風格以客家山歌為基調,並吸取北管、地方戲曲、原住民音樂等元素,植根傳統並吸納藍調、爵士等世界音樂的曲風,融為一座富饒多姿的現代音樂創作花園,亦展開一個具文化性視野及深度人文關懷的詩歌樂風。
  《攬花去》,從心解讀與演繹、發現與想像台灣音樂文化的內涵,試圖開啟一條讓傳統與現代往來的甬道,既保存了傳統的質地也涵容了開闊的世界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ent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